您现在的位置:  吴玉章基金   >>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2018年第7期(总第89期):五行学说的哲学意义

2019-11-06 08:09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

2018年第7期吴玉章青年学术沙龙举办

1123日,吴玉章青年学术沙龙2018年第7期(总第89期)暨明德思想史论坛第二期(2018)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馆122报告厅成功举行。北京大学哲学系吴飞教授作了题为《五行学说的哲学意义》的主题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广生教授主持研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杨庆中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陈壁生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宋洪兵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孙帅讲师参与研讨并发表评议。来自本校各院系和北京各大高校青年师生50余人参与了本次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中外政治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张广生教授在介绍本次活动时指出,受西方哲学的影响,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不少重要人物都对阴阳五行学说颇有微词。时值今日,重新从哲学的高度审视这一学说乃至中国思想史,既需要比较哲学的视野,更需要比较文明的关怀。吴飞教授对中西哲学都有深刻的研究和把握,今天的演讲,可望在“比较”和“差异”中启发我们对五行学说和中国思想史的理解。

吴飞教授从主题的关切讲起,展开了他对“五行学说的哲学意义”的思考。在现当代学术史中,无论是梁启超等先生斥五行学说为“迷信”的负面评价,还是从人类学或宗教学角度,正面发覆五行学说的宇宙论意义,都没有将五行学说视为中国思想中的根本哲学问题。而若从五行说在经学文献中的两个源头入手,《尚书尧典》中的观象授时与《尚书洪范》中的五行畴结合在一起,就能为我们探求五行学说在哲学上的根本意义提供一种根据。

首先,五行和四时四方的结合、对应,为中国式的时空观奠定了哲学基础,它表现为一种以自然节律为基本标准、将具体的时空节令对应起来的理解世界的架构,与现代西方哲学与科学对绝对时、空概念的奠基处理截然不同。其次,五行学说奠定的时空观确立了中国历史观“弱循环”的特色,生命的节律循环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存在的绝对重复,而是生命节律的转化和消长。延伸到中国人对政治生活的基本理解中,就是将每个年号、每个朝代都视作一种有节律的政治循环。第三,经由《吕氏春秋》、《月令》、邹衍,特别是董仲舒等人的整合与综合,从五行学说系统中发展出来的“相生”与“相胜”,不仅在哲学上越过了从生命体或存在物的“生”“死”两极把握变动运会的思路,更在生命与人事的节律和关系中凸显了“和用中”的共同特点。正是在这些意义上,四时、阴阳、五行对天道的抽象、对生命节律的理解具有哲学上的根本性,为我们思考中国的哲学概念、政治概念、历史概念提供了生生不息的契机。

吴飞教授的精彩演讲引起了评议嘉宾的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杨庆中教授对吴飞教授的关切和核心观点予以充分肯定,指出还可以围绕阴阳、五行、四时三个系统在历史上的关系,进行更多讨论和澄清。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陈壁生教授认为,通过哲学的探讨复现经学和中国文明的价值,又不拘泥于哲学,是吴飞老师讨论五行学说的特点和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宋洪兵副教授就五德说作为政治正当性学说的潜在问题与吴飞教授做了深入交流,指出了政治循环论与历代王朝守业思永的紧张关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孙帅讲师则从治西学的体会入手,以五行学说与基督教时间观的对比为例,指出吴飞教授关于五行学说的讨论对理解西方哲学根本问题的启发。

在与会师生的踊跃交流中,本次沙龙于下午五点圆满落幕。据悉,吴玉章青年学术沙龙暨明德思想史论坛还将于近期邀请从事西学研究的学者,希望基于比较文明的问题意识,继续推进思想史重大问题的研究与交流。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