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吴玉章基金   >> 首页 >> 学术沙龙   >> 正文

2019年第9期(总第100期):《民法典》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

2019-11-06 08:09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

6月11日中午,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学术沙龙2019年第9期(总第100期)暨“优秀年轻干部”学术沙龙第五讲开讲,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出席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轶院长受邀作主题报告。活动由党委组织部党校副校长李洁主持,来自中国人民大学23个学院的45名优秀教师学者参加了此次活动。

王利明常务副校长指出,“双肩挑”的年轻教师需要处理好将学术和行政结合的问题,年轻教师需要通过教学跟学术保持密切联系,同时这也为服务学生、关爱学生、教育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他指出,“双肩挑”虽然很辛苦,但“双肩挑”也很重要,希望在座的青年干部能把教师和干部两份工作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最后,王利明常务副校长向大家的付出表示了感谢,并祝愿本次的学术沙龙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王轶院长作了题为“《民法典》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的主题报告。

王院长首先介绍了民法和《民法典》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并指出在编纂《民法典》的过程中产生了《民法典》所展现的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表现我国和中华民族对人类所面对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基本看法。王轶教授指出,《民法典》所展现的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如何看待“人”“家”“社会”“国家”“人类”和“自然”的基本看法,并结合案例进行了详细论述。他认为,把纸面上的对人格权益的确认和保障变成现实生活中活的法律是我们对人格权益进行保障的最的目的;家在中国社会秩序中发挥基础性的作用,是我们社会稳定最基本的细胞和单元;我们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和我们对家之外的人与人的交往关系反映了我们如何看待社会的问题;国家要承担公共服务的功能只有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才能够动用国家公权力干涉私人生活;我们国家和民族对人类的看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在座的各位教师就“推荐一些法律普及性的读物”“如何协调校务机关和学院的行政工作”等问题向王院长进行了提问,王院长均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经历进行了回答。活动的最后,参加学术沙龙的教师们相互做了自我介绍,主持人代表各位老师向王院长表示了感谢并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继续保持交流的状态,本次活动在掌声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