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吴玉章基金   >> 首页 >> 学术讲座 >> 讲座内容   >> 正文

徐匡迪: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2012-09-23 10:24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

9月21日下午,中国经济工业联合会会长、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新学期第一讲吴玉章学术讲座,作了题为“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的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教授主持讲座并向徐匡迪院士赠送了“吴玉章学术讲座”纪念杯。

讲座主要包括“中国的城镇化进展与形式”、“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化发展的关系”、“哑铃式发展战略”、“市民化、城镇化进入新阶段”、“城镇化的影响”、“城镇化要传承历史文化”六个方面。徐匡迪院士指出,城镇化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社会工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有力支撑了中国的工业化、现代化和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国有着人口大国、国土面积大国与经济大国三合一的基本国情,面临着地理环境多样性与人居条件差异大的基本特点,存在着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人口向大都市集中、城市群快速涌现的发展状况,实施了建立核心城镇群、区域支撑城镇群、战略支点城镇群的城镇地理布局总体规划。多方面的制约使得中国城镇化道路进程中有着特殊性。

关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支撑,徐匡迪院士通过分析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逻辑理论框架,解读了城市(都市圈)产业分工的新趋势与产业链发生的新变化,并通过图例剖析了城市圈中主导城市实行哑铃型发展战略、城镇化与产业相互选择的理论模型。

徐匡迪院士指出,城镇规模的扩大需要以一定的交通承载能力为依托。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职住分离、新城区与卫星城“睡城”居多格局的存在,加上交通发展的滞后,造成了“城市拥堵病”,以及城市汽车高强度增长、高强度使用、高密度集聚、绿色出行意识低、公共交通出行服务水平低的 “三高两低”局面。

徐匡迪院士谈到,随着人们对城镇化的新认识,“市民化”观念的兴起,加上推进方式的转变,城镇化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出现了农村总体劳动力过剩与有一定技能的劳动力供应不足并存、农民市民化的过程过于急促等一系列问题,应当予以重视。

伴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环境与生态保护也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徐匡迪院士详述了当前城镇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生态问题:一次污染向二次污染转变、城市化地下水超采严重、水环境的复合型特质出现了压缩性污染、固体废弃物大量排放。这些问题都成为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瓶颈。

中华民族具有深远的城市历史文化背景,但当前攀高比新的建设思想造成了城市现代化的雷同。徐匡迪院士认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发展道路,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他引用唐宋诗词中有关城市特色、城市文化与城市审美的描写,展示了城市中文化美的存在,给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指出了新的发展路径。

徐匡迪院士强调,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代表的城镇化是国民经济转向内需拉动的重要动力。中国是人口大国,且宜居、宜耕地少,环境负荷承载量大,中国的城镇化只能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城镇化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交通及服务业为保证,努力做到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相互结合,互为促进。城镇化的本质应是人的劳动方式与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探索农民工市民化途径,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关键问题。城镇化要传承中国历史和地区文化,而不是“建城造楼”运动,更不是比高攀新,切忌千城一面,城市要有自己的名片。

程天权书记作总结发言。

他指出,徐匡迪院士从历史、地理、人口、环境、经济发展、国际比较等开阔的途径,全方位描述了中国城镇化的历史进程、问题和走向,并提出了一些新理念,给中国建设特色城镇化道路植入了新思考。整场讲座内容翔实、信息数据丰富,并对当前城镇化发展态势有居安思危的警示。

演讲结束后,徐匡迪院士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并寄希望于青年学子在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大有作为。

“吴玉章学术讲座”是以著名革命家、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任校长吴玉章的名字命名,是学校最高层次的学术讲座,1987年开始举办以来,曾邀请过许多世界著名的专家学者前来做报告。